有一条足以超越形而上学的思想道路


《让-吕克·马里翁:神学逻辑导论》
(前言)

Robyn Horner

竱肇 译


授权信息: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竱肇」,已获授权,原文链接:让-吕克·马里翁:神学逻辑导论


基督教神学怎样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有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地)向现代妥协之后,它又该如何应对后现代提出的问题呢?

时代的这些问题来自于其一系列的哲学性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纯粹超越性(pure transcendence)或他异性(alterity)的可能含义、呈现(presentation)的失败问题(包括作为呈现方式的缺席[absence]问题)、在语言中和通过语言构建现实的问题、自我确证主体瓦解的问题,权威的相对化问题,以及,尤其是最近愈发明显的大问题:许多基督教符号文化性的崩溃解体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继续谈论上帝?似乎仅仅重申一些神学确证已经不再足够——无论是以超神学(hyper-theological)的形式声称祂能够对理性进行保证(guarantee),还是以主张信仰主义的形式,声称祂能够凌驾于人类理性之上、就算不顾人类理性也能发挥作用。

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所有神学(自然神学连带着启示神学)基本预设的核心,即其对象(一个永远不可能成为对象的对象)可以以某种方式被认识(意义化,或语境化)。换句话说,它们使神学对一个根本的“实在本体论”(a fundamentally realist ontology)的承诺受到了质疑。

可以这么说,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是当代唯一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的思想家。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对现代有着百科全书般广博的知识——既有对现代与过去关系的透彻理解,又对其在后现代中被推向极限的种种方式有着敏锐的认识。并且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被认为是一位神学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许多更加严肃的神学著作,而且,在他的主要作品中,神学主题经常与哲学主题相对应地出现,并且为他明确的指出意义之可能性所能够具有的更高限度。

马里翁之所以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不是因为他知道所有的答案,而是因为他对问题本身的深刻理解。他的思想对神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并不需要夸张化、漫画化的描述,就可以穿越后现代的地形(terrain),同时又能够与信仰问题息息相关

对我们来说,马里翁之所以是最有价值的,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了哲学和神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回到了对上帝进行思考的可能性上——对于那些他无条件地接受为首要的、只因启示而被知道的东西来说,这种神学性思考可以作为充分的背景来知悉。总而言之,对于那些认识到后现代所带来的挑战是多么深远并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神学的人来说,马里翁的作品代表了一个严肃的思想出发点。

本书有两个主要目的。首先,它旨在介绍马里翁的作品和它所产生的背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让我们把马里翁的思想据为己有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毕竟,直到最近(21世纪初),他的作品依然很少有英文版本出版。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许多在大陆哲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辩论主题——而这些辩论在概念上理解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不去了解这些辩论的背景、语言、进展和地位,那么很多相关文本很可能就会被英语国家的人轻易地否定,声称它们使用了“行话/黑话”或声称它们都是刻意让人费解(因此是“无稽之谈”)。

此外,马里翁的写作风格往往特别繁琐。这是一个非常古典的书写特征。这样一来,当我们在试图忠实于他的文本时,就很难去除这个特征。并且,还有一点,马里翁在叙事时倾向于以螺旋式而非线性的方式展开他的叙述。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来说,一开始很难区分他对他人观点的阐述和他自己的观点二者(而这二者之间通常是截然相反的观点)。

此外还有着智识性的障碍:作为一个哲学家,马里翁的聪明才智在于,他能从别人的论点中找出极其细微的细节;然而,这种聪明才智也使读者不得不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可以这么说,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填补概念上的空白。在不削弱马里翁思想力量或原创性的情况下,我希望在本作品中能做到让读者对其在何种不同背景下这一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鼓励读者本人更好的接受它。

本书的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将他的作品视为一个整体时,该怎样理解马里翁试图实现的目标

本书旨在为此提供一个图绘其思想全貌的方法。当一个思想家还活着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尤其困难。不过,即便他在不同专业领域所做的贡献确实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神学研究、笛卡尔哲学研究、现象学研究、哲学史研究),但它们似乎最终还是汇聚在了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哲学事业其结构的一部分。

我的论点是,马里翁最终试图表明,有一条足以超越形而上学的思想道路。最初,他坚持认为是神学最好地提供了这条前进的道路。然而,从形而上学到(非形而上学的)神学这种飞跃似乎太像某种纯粹在强加教条的做法(the sheer imposition of dogma)、太像是形而上学在新的层面上进行了一次重复

因此,在其写作的第二阶段,马里翁尝试运用现象学来突破形而上学的界限,以便能够更好地让神学作为一种非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得以被语境化。这两个阶段仍然是相互关联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非神学批评家通常对信理(Dogma)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马里翁的哲学议程持怀疑态度,以及为什么他们很难去评估马里翁的哲学事业最终是否获得了成功。

然而,与此同时,通过观察这一过程,我们肯定也能够理解许多关于形而上学的问题,并且认识到为什么天真地对后现代的关切置之不理,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神学(这种天真无比的置之不理有时甚至是针对着“现代”的,参照所谓的“激进正统主义”)。由于马里翁对神学可能性的描述,对启示和宗教经验等基本神学问题的思考具有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认真对待与思考后现代问题的神学将发现这样一件事:自己新近面临解释学和信仰,不再能够以绝对(absolutes)的方式安顿下来、仿佛稳如泰山——此刻已然问题要多于答案。他们也将报名参加一场没有确定目的地的朝圣之旅。

为了实现我的这两个写作目标,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首先尝试简要介绍马里翁迄今为止的哲学生涯和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接下来的三章则旨在将马里翁与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这意味着,不可避免地我们也要尝试勾勒出关于形而上学论争的基本理路,并概述一下作为对形而上学的回应而出现的现象学。

第二部分则将概述马里翁用神学克服形而上学的尝试。在第5章和第6章中,我尝试探讨马里翁一般是如何试图以形而上学以外的方式来思考上帝的,即四个方面——距离(distance)、圣像(Icon)、爱(love)和礼物(gift)。第7章和第8章详细研究了马里翁最重要的两部作品:《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棱镜》(On Descartes’ Metaphysical Prism)和《无需存在的上帝》(God Without Being)。

马里翁用笛卡尔来说明在现代思想中所具有的某种抵制形而上学的潜力(potential),并尝试用海德格尔展示另一种非形而上学思想的可能性。尽管如此,马里翁在每一本书的结论中都声称:

神学比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更加能够让形而上学陷入窘境。然而,随着向第三部分的过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学对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强加在思想上的,而不是论证出来的。

最终在第三部分,我的论证结束了,我将开始思考马里翁对现象学的革新之处在哪里。通过他的漫溢现象(saturated phenomenon),他试图展示在现象学内向过度的思想敞开的可能性(thought that is excessive),这给神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背景。我接着会梳理他对爱的考察,这将他对形而上学的神学回应与现象学重新结合起来。

文中的附录包含了我所能收集到的关于马里翁哲学相对完整的一手和二手书目,这是一次对读者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深入了解马里翁的思想,而不是仅仅通过这样一个介绍性的文本。然后,我又从马里翁的文本中摘录了一些简短的内容,以便于更好的让读者启动这一过程。在本卷中,除非脚注中另有说明,否则我们均采用的是现有英文译本。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引文中的所有强调号均为原文即如此。

我们希望这部作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服务于往往相当不同的读者。对于那些不熟悉大陆哲学之理论问题的人来说,第一部分提供了一些思想路标,这些路标至少可以让他们能够定位本书后续部分中描述的一些观点在思想中处于什么位置。然而,对于那些已经精通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人来说,第一部分则只是鸡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将展开来证明我的论点:马里翁首先试图用神学来克服形而上学,随后又试图通过一种对神学开放的现象学来做到这一点。

然而,这些章节也有不同的功能。为了与本书的导论性质保持一致,每一章都用来总结马里翁对特定主题的思考,并时刻保证密切关注他的作品本身。由于这个原因,这些章节的结构往往非常紧密,并且在许多方面,关于他的思想来源和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每一章都有自己的参考价值。此外,撇开马里翁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克服了形而上学、还是仅仅简单地重复了一次形而上学的争论不谈,第二部分可以作为他神学思想的指南,第三部分可以作为他现象学思想的指南。

之所以需要这种风格的介绍性书籍,自然是因为马里翁的作品具有着前所未有的难度、数量和多样性,这一点以前没有以任何系统的方式汇集在一起,特别是我们甚至没有以探索他全部思想的神学含义为目的。然而与此同时,这种难度、数量和多样性也使得导论往往在论点方面高度集中和重复,并且只能在复杂的关联网络中发挥作用。在这里我提前向读者道歉。最后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让-吕克·马里翁本人对我编写这本导论提供了热忱的交流与支持,但其中的任何错误都将是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我坦率地承认,我无法希冀我自己做到公正地对待他,为此我恳切的请求他原谅。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Noli foras ire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